磷是肥料三要素之一,合理使用磷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那么,磷肥如何使用利用率高呢?接下來一起了解下吧。
磷肥使用方法
(1)根據土壤條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
土壤有機質含量與磷肥肥效:一般來說,在土壤有機質含量>2.5%的土壤上,施用磷肥增產不顯著,在有機質含量<2.5%的土壤上才有顯著的增產效果。這是因為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有效磷含量呈正相關,因此磷肥最好施在有機質含量低的土壤上。
土壤酸堿度與磷肥肥效:土壤酸堿度對不同品種磷肥的作用不同,通常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應分配在酸性土壤上,而水溶性磷肥則應分配在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。
(2)根據作物需磷特性和輪作換茬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
作物種類不同,對磷的吸收能力和吸收數量也不同。同一土壤上,凡對磷反應敏感的喜磷作物,如豆科作物、甘蔗、甜菜、油菜、蘿卜、蕎麥、玉米、番茄、甘薯、馬鈴薯和果樹等,應優先分配磷肥。其中豆科作物、油菜、蕎麥和果樹,吸磷能力強,可施一些難溶性磷肥。而薯類雖對磷反應敏感,但吸收能力差,以施水溶性磷為好。某些對磷反應較差的作物如冬小麥等,由于冬季土溫低,供磷能力差,分蘗階段又需磷較多,所以也要施磷肥。
(3)根據肥料性質合理分配和施用
水溶性磷肥適于大多數作物和土壤,但以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更為適宜。一般可做基肥、追肥和種肥集中施用。弱酸溶性磷肥和難溶性磷肥最好分配在酸性土壤上,做基肥施用,施在吸磷能力強的喜磷作物上效果更好。
(4)以種肥、基肥為主,根外追肥為輔
從作物不同生育期來看,作物磷素營養臨界期一般都在早期,如水稻、小麥在三葉期,棉花在二至三葉期,玉米在五葉期,都是作物生長前期,如施足種肥,就可以滿足這一時期對磷的需求,否則,磷素營養在磷素營養臨界期供應不足,至少減產15%。在作物生長旺期,對磷的需要量很大,但此時根系發達,吸磷能力強,一般可利用基肥中的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