鎂是植物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,是葉綠素的核心,影響光合作用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作物缺鎂有哪些表現,以及如何補充鎂元素。接下來一起了解下吧。
作物缺鎂表現
作物缺鎂首先導致植物中下部分葉脈間色澤變淡,由淡變黃再變褐,嚴重時葉片枯萎脫落,幼嫩組織發育也受阻,從而導致植物長勢衰弱,產量明顯下降。
如何補充鎂元素
1、施用鎂肥
選擇鎂肥的種類,要考慮作物的生育特征、土壤情況以及田間管理的便利性。對于長期作物或者作為基肥使用,可以選擇微溶性的長效鎂肥,如鈣鎂磷肥或磷酸鎂銨等,鈣鎂磷肥是堿性的,對于調節土壤酸性有一定的作用;對于短期作物或者作為追肥使用,可以選擇硫酸鎂、氯化鎂等,具有灌溉設施的地塊,可以結合灌溉系統施用。短期緩解植物的缺鎂癥狀,還可以通過根外追肥(葉面肥)補充鎂肥。
鎂肥的施用量,要根據作物的需肥量、土壤的營養狀況、養分利用率和階段營養需求綜合來決定。生產上,一般基肥畝施用1-1.5kgMg即可,發生缺鎂癥狀可每畝施用5-10公斤左右的硫酸鎂,再觀察效果。
2、均衡施肥
鑒于K+、Ca2+、NH4+等多種土壤陽離子在濃度較高時對Mg2+的競爭性吸收抑制,在田間管理中要避免單次投入大量的上述養分,過量的養分不僅會加劇對其它營養元素的缺乏癥狀,而且過量施肥養分利用率低、易損失,對植株、土壤、環境以及生產成本都是負擔。
對于一些速生性的瓜果類,短期需鉀量高的作物,在補充大量鉀肥的情況下,要同時補充鎂等其它元素,或者葉面補充鎂肥,保證鎂元素供應充足。利用石灰調節土壤酸性的,也要考慮到大量鈣的投入對其它營養元素的影響,適量增加鎂肥的投入,以維持土壤均衡的養分供應。